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,疫情催生許多「零接觸」遠距醫療及精準醫療的強勁需求,高雄軟體園區(下簡稱高軟園區)內廠商所研發的多項智慧醫療利器,在此波疫情中亦吸引醫療市場目光,加工處期透過提升能量、培育人才、拓展商機及鏈結資源等策略,輔導廠商開發科技防疫解決方案,成為智慧醫療防疫陣線生力軍,更進而帶動園區產業升級。
高軟園區內不少廠商在疫情前,就已積極研發遠距醫療、AI醫療等相關產品,恰可符合此波疫情實務需要,減少人與人實體接觸而增加疫情蔓延風險,此外,許多 AIoT 應用於如何讓醫護人員與患者在「零接觸」的情況下,又能精準、快速地判讀患者狀況,實是發展遠距醫療、精準醫療等智慧醫療的契機。
加工處指出,高軟園區內這些廠商的產品,許多已進入實際應用的階段,如昇雷科技的「非接觸式生理感測系統」已用於高雄醫學大學的負壓隔離病房;美維科技研發的「智慧床墊」目前已應用於高雄市立聯合醫院及凱旋醫院;耀瑄科技公司的「肺部疾病預測系統」已應用於成大醫院、「心跳猝停生死預警播報系統」及「呼吸器脫離各階段資料視覺」則應用於奇美醫院;百旭科技公司的「疫情監控戰情表」應用於統籌國軍醫院的軍醫局;亞洲灣醫智庫及鴻海集團雲高科技更合作開發「人工智慧輔助影像判讀系統」。
鴻海集團雲高科技智慧醫療專案,在疫情開始的前半年就已著手規劃 AI medical 產品及應用,因疫情實務需求轉上戰場,進行胸腔 X 光片 AI 輔助影像判讀,利用大量經標註的醫療影像來訓練深度學習模型,使其能夠偵測影像中的病灶、判斷疾病嚴重程度。每台 AI 醫療推論機,其判讀之極速效能可於 0.6 小時完成原 13 名醫師/小時之判讀作業,換言之大幅縮短 20 倍的時間,可降低例行性醫療勞務負擔,提升醫師輔助診斷及全人照護效益。
高雄市立小港醫院醫務秘書陳煌麒表示,「肺炎的診斷需靠胸部X光才能確診,安排X光檢查相對簡單,但是對於判讀是否有肺炎,需要有經驗的醫師協助,當醫師仍有其他臨床工作,無法及時提供服務,有可能因此而延遲診斷與處置。小港醫院利用 AI 影像判讀工具,比較前後的胸部X光變化,以期提早找出疑似 COVID-19 肺炎個案,及時介入隔離照護與檢驗,減少醫療人員長時間的暴露與院內感染的機會。」
轉載自:https://www.moea.gov.tw/MNS/populace/news/News.aspx?kind=1&menu_id=40&news_id=89977
2020-06-02 14:47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